和平縣第一批落實“雙減”提質增效減負工作典型案例
一、和豐中學——涵養文化氣息,助力“雙減”提質。學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---和平縣彭寨鎮墩頭村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墩頭藍”,利用每周二、周四下午第三節美術社團課,為同學們講授墩頭藍的歷史背景和傳承意義。組織部分師生到和平縣彭寨鎮墩頭村實地走訪“墩頭藍”非遺傳承人和參觀學習“墩頭藍”工藝流程,選出部分對非遺文化---“墩頭藍”課程內容感興趣、且動手能力較好的同學,參與到墩頭藍的“蠟染”和“扎染”制作中來,并進行評比和表彰。在河源市第十三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暨華強(和豐)中學第五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中,展示一批批精致的蠟染作品和扎染手工作品。非遺文化“墩頭藍”的實踐研究活動,豐富了學生的審美知識,提高了學生的美學素養,促進了學校的美育教育和“雙減”提質,有助于學生認識、尊重、熱愛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。
二、星星中學——課堂內外兩手抓,“雙減”落地遍開花。學校積極推進育人方式改革,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創新課后服務。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校情,實現學生社團課程化,開設五大類社團課程,分別是健體類、書畫類、音樂類、學科拓展類、益智類,共計60個社團,給予學生較大的選擇空間。同時學校合理借助校外力量,積極邀請有專長的家長參與社團指導工作。此外,學校連續2年開展民樂進校園活動,特邀縣關工委、縣和聲民樂團成員參加,同時聘請和平縣民樂團的老師擔任社團的指導老師,助力社團的可持續發展。豐富的社團活動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情感、趣味、氣質、胸襟;能激勵他們的精神,溫潤他們的心靈,促進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,從而實現“讓每一顆星星都閃亮”的辦學目標,實現課堂內外兩手抓,“雙減”落地遍開花。
三、豐道小學——優化作業設計,提升核心素養。學校以作業改革為抓手,切實減輕學生負擔,優化作業設計。一是制定學校作業管理制度,加強作業減負宣傳。學校制定了作業公示制度、作業管理細則等,控制作業總量,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作業登記本登記當天的作業,合理分配作業時間。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盡可能在校完成作業,一二年級不布置課后書面作業,三至六年級作業總量不超過一小時,做到全批全改。二是規范作業管理,提高教師作業設計水平和培優輔差的效果。學校要求各科組在作業設計方面要突出重點,有層次性,做到組內統一,使作業設計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,做到因材施教。三是多元評價,采用等級制進行評價。以教學評一體化為原則,在課堂與課后實施多元評價,如小組評價、同伴評價、教師評價相統一,以激勵性評價為主,建議性評價為輔。四是關注學科素養。根據學生的學校表現設計分層作業、多樣性作業,發揮學生個性,通過跨學科學習的方式,根據不同興趣布置多樣化作業,如手抄報、書法、連環畫、勞動作業等。五是注重作業展示,每學期進行一次作業展覽活動?!傲晳T養成無痕,榜樣力量無窮”,通過作業展示讓學生明確規范書寫的重要性,明白養成良好作業習慣的意義。
四、大壩鎮中心小學——勤勞動,樂成長。學校結合實際情況,在學校路口前面的寨下村,租用田地8畝,建成勞動實踐基地,并于2023年春季學期正式啟用?;赜蓪W校統一安排,實行“一班一地”,班主任、搭班老師共同負責,掛鉤領導協助進行,各班學生全員參與時令果蔬和水稻的選種、播種、施肥、澆水、除草、采摘等全過程,種植了本地常見時蔬和糧食作物:絲瓜、茄子、四季豆、莧菜、空心菜、冬瓜、西紅柿、玉米、花生、黃瓜、水稻等。同時,哈爾濱工業大學(深圳)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、深圳市職業技術學院與大壩中小結對合作成立社會實踐站,為基地提供并安裝了智慧農業相關設施設備,進行科學監測、科學除蟲與科學滴灌,將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相結合,戶外實踐與室內科學知識普及相并濟。還聘請經驗豐富的村民擔任勞動實踐指導員,解決時令蔬菜和水稻種養師資短缺問題。勞動創造財富,勞動帶來幸福;勞動讓孩子們懂得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道理,也讓孩子們擁有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!
五、下車鎮中心小學——花樣跳繩,舞動青春。學校開發了以“花樣跳繩”為核心的體育課程。一是在每天跳繩中強體魄。在每天下午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和體育課堂上,孩子們跟隨著炫動的音樂和老師的指引,整齊有序地進行并腳跳、雙腳交換跳、開合跳和多人8字跳長繩等跳繩活動,跳法五花八門,異彩紛呈。二是在變換花樣中激發靈感。為增加跳繩的趣味性,體育老師以體育課堂為主陣地,指導學生進行多花樣的跳繩,有單人的單搖、雙搖、雙腳交替跳,還有多人的“一帶一”雙人跳、8字跳長繩等各類花樣跳繩?;犹K創意無窮,既激發了師生的創編靈感,又創造了新的花樣,還增強了跳繩的樂趣。三是在團結協作中磨練意志。在8字長繩跳中,搖繩的隊員需屏氣凝神,時刻專注,跳繩的隊員則以飛快的速度起跳,有序又快速地一個接一個通過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團隊的默契,提升了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。孩子們既跳出了歡樂,也跳出了友誼;既跳出了健康,
還跳出了活力,更跳出了學生的自信和“精氣神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