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和平縣下車鎮上排水電站工程項目環境影響
根據和平縣下車鎮上排水電站的申請,和平縣環境保護局已受理了《和平縣下車鎮上排水電站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》及相關材料。按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》和《廣東省建設項目環保管理公眾參與實施意見》等有關規定進行公示。
一、項目名稱:和平縣下車鎮上排水電站工程
二、建設單位:和平縣下車鎮上排水電站
三、建設地點:和平縣下車鎮和一村
四、項目概況:壩址坐落在東江一級支流定南河上游和一村河段,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05km2,大壩正常蓄水位291.20m,大壩壩頂高程290.80m。水庫(河道水庫)調節庫容1.82萬m3,發電正常水位291.20m,發電最低尾水位286.50m,最大水頭4.7m。電站總裝機容量800kw,年發電量263.35萬kw·h,年利用小時3292h。電站以一回10kv出線接至下車變電站,導線截面采用LGJ-70。項目總投資686.88萬元,其中環保投資20萬元。
五、環保措施:該項目污染物排放執行標準:
按《報告表》要求落實“三同時”制度,即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污染防治工程要實行同時設計、同時建設、同時投入使用,并落實以下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環保要求,主要包括:
(一)落實生態環境影響減緩措施。
1、植物保護措施:工程施工期加強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,施工活動嚴格控制在工程規劃占地范圍內,盡量減少和有效控制對施工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;工程使用的荒地或其它閑散地也應及時清理整治、恢復植被,防止土壤侵蝕;在植被恢復過程中應注意對群種和優勢種的保護,采用當地樹種和草籽等。
2、水生生態保護措施及下泄生態流量:電站建成運營后,按照要求形成減水河段,為滿足減水河段生態用水的需要,保證減水河段的基本生態用水功能,保證壩址下游無缺脫水河段,電站采取全年生態基流方式。
3、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:施工期生產廢水主要來自粗骨料沖洗系統、混凝土拌和洗滌廢水和基坑處理廢水和隧洞滲水。由于項目區水域功能為Ⅱ類水域,生產廢水禁止排放,在施工區根據施工規模設置相應規模的生產廢水處理系統,生產廢水經處理后回用循環使用或用于灑水降塵,嚴禁外排。生活污水在生活區各修建臨時生活污水集水池,并修建簡易廁所。生活污水和糞便定期殺菌消毒后用作植物施肥或澆灌林區,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嚴禁直接進入水體。工程施工結束后,拆除污水積水池,并把沉淀池內的沉積物和拆除的廢渣一起清理到渣場,并恢復原地表。
(二)大氣和噪聲防治措施:加強運輸管理,保證汽車文明行駛;及時對施工工作面進行壓實,必要時采取灑水降塵措施,保證工作面有足夠的濕度;避免大風時段的砂石料篩分、砼拌和等高揚塵工序的施工作業;砂、水泥等塵源物料的運輸和堆存采取覆蓋措施;合理施工布局,施工營地、材料拌和站等應遠離環境敏感點,控制高噪聲施工機械在同一區域內作業時間,盡量增加噪聲源與周圍敏感點的距離,在各環境敏感點200m范圍內不設高噪聲施工機械;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和運輸車輛行車路線,避免噪聲擾民。
(三)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措施。
(四)工程建設期間應做到標準化管理,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。工程設計遵循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則,科學規劃土地的用途。
(五)固體廢棄物處理措施:施工期和運營期的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,定時對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進行清運,嚴禁進入水體,造成環境污染。生活垃圾交由當地的環衛部門統一處置。工程棄渣、材料采集廢方等固體廢物,集中運至規劃渣場處置,并做好邊坡防護、排水設施和植被恢復,減輕水土流失。施工機械維修產生的廢舊零部件和工程施工產生的廢鐵、廢鋼等可回收利用廢物,清運至廢品收購站。
(六)嚴格落實報告表提出的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預案,杜絕環境風險事故的發生。
六、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:
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眾對擬建項目區域環境質量的看法;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;對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;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。
七、公示時間和聯系方式:
本項目審批公示時間十天,在本次信息公示后,公眾可通過發送電子郵件、電話、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發表關于該項目建設及環評工作的意見看法。
受理單位:和平縣環境保護局
聯系電話:5677990
電子郵件:362746471@qq.com 聯系地址: 和平縣城東堤路49號 (和平縣環境保護局)
郵 編:517200
2019年3月1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