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聽一等功臣、抗美援朝老兵李代相浴血沙場的軍旅故事
今年5月,在一場“老兵宣講進軍營”活動中,我有幸結識了同為宣講團成員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、“北京軍休榜樣”李代相。前幾日,我特意登門拜訪,請這位老前輩講一講浴血沙場的軍旅人生。
“我5歲時就沒了父母,小時候不知道吃了多少苦。”新中國成立后,李代相終于過上了好日子。1950年底,17歲的他響應號召參軍入伍,成為第47軍139師416團5連一名戰士,第二年4月隨部隊跨過了鴨綠江。
1951年,在粉碎敵人“秋季攻勢”的戰斗中,李代相所在部隊奉命堅守嚴峴山陣地,阻擊美騎兵第一師。三天四夜里,李代相作戰勇敢,負傷不下火線。看著身邊戰友一個個倒下,他孤軍奮戰5個多小時,守住了陣地。
戰斗結束后,時任志愿軍第47軍副軍長劉賢權親臨5連組織戰評總結,和5連10多名幸存的戰士席地而坐,聽取他們的發言。劉賢權想知道,5連在裝備、兵力與敵人如此懸殊的情況下,為何能擊退敵人的29次進攻?機槍手范洪亮第一個提出為5班戰士李代相請功,接著又有多人發言,爭先述說親眼看到的情形:李代相在戰斗中一身血污,忍著傷痛同敵人英勇搏斗。聽到這里,劉賢權問:“哪個叫李代相?站起來,我想看看。”當李代相站到他面前時,他發現竟是一個長著娃娃臉的年輕戰士。劉賢權很受感動,紅了眼眶。會后,他找李代相談話,了解詳細情況,并鼓勵他再接再厲。不久后,李代相被批準榮立一等功。李代相的一等功證書上,這樣記錄他的英雄事跡:“臨津江東戰役表現特別勇敢。6號晚上打退敵人一次沖鋒,7號打退敵人5次沖鋒,打死敵人150多人……”
“為了祖國和朝鮮人民的幸福,為了這血染的土地,為了給犧牲的戰友報仇,我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,堅決消滅敵人,守住陣地。”70多年過去,李代相依然清晰記得5連官兵在嚴峴山陣地上集體宣誓的每一個字。在李代相看來,組織上給他記一等功,是對他的鼓勵,“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犧牲的戰友”。
李代相深情地說,他能夠成長為一名勇敢的戰士,離不開各級領導的教育和幫助。他的連長張永富是一位戰斗英雄,待他如親兄弟一般,無微不至地關心他。指導員龐殿臣對他的影響也很深。1958年,李代相在一所軍校任軍事教員,與回當地探親的龐殿臣相遇。兩人共同回憶那段炮火紛飛的歲月,感慨萬千。李代相始終銘記各位老首長的囑托,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,在每個崗位都兢兢業業工作,多次受到表彰。調至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工作后,李代相結合自己的戰斗經歷,用心用情投入解說員培養工作中,讓人民軍隊的輝煌戰史和光榮傳統被更多觀眾了解熟知。
退休后,李代相發揮余熱,多次應邀在講臺上、在鏡頭前講述戰火硝煙中那些感天動地的英雄故事。“希望青少年能夠不忘歷史,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,奮發圖強擔負起強國使命。”李代相說。
來源:解放軍報